新零售,從經營產品到經營人
傳統零售真的叫經營產品的時代。以前在百安居,假如去年賣了5千套櫥柜,今年爭取賣6千套櫥柜,一切都是經營產品。
不是說我們當時不想經營人,但消費者離開門店就失聯了。百安居這樣的建材超市還好,因為我們有送貨,大概知道地址。其他消費品,出門以后再也沒有聯絡了。
新零售最大的背景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了人機合一,消費者帶著手機來你的消費場所。你抓住消費者手機,傳統零售兩個問題都能解決。一,你不會跟他失聯了;二,你知道他是誰
新零售的優勢
對比電子商務:低獲客成本和物流成本
好的商業模式用兩把尺來檢驗:凡是對用戶體驗不能成倍提高的不是好模式;凡是對企業效率不能成倍提高的也不是好模式。而新零售也應該從用戶體驗和效率入手。
電子商務有兩個軟肋:1、獲客成本越來越高;2、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盡管不會越來越高,但是它占成交金額比例相對固定,也相對較高。
新零售一定是對原有零售門店加以利用的,傳統門店兩個不顯著的優勢就能體現出來:第一,傳統門店的客流獲取幾乎不要錢了,只是有沒有把客流轉化為用戶經營而已;第二,傳統門店都有一次B2B的補貨過程,這個物流成本也已經發生了。如果以客戶自提為前提,或者加上最后100米動用傳統零售的人工實施補貨,這個物流成本也不會增加。
所以,新零售最忌諱的就是沒有解決電子商務的兩個軟肋,而傳統零售的兩個優勢又沒發揮出來。
對比傳統零售:高人效和坪效
再來與傳統零售相比,新零售應該在什么地方發揮優勢呢?它跟傳統零售很大的區別就是要想辦法把傳統零售的人效和坪效大幅度提高。
傳統企業最痛苦的是:人工成本在上升,租金成本在上升。新零售要解決傳統零售兩個問題:讓傳統零售人效,人均產出大幅度上升;讓每平米產出大幅度上升。所以新零售場景的人效一定遠遠高于傳統零售的人效。
而電子商務的人效很高,因此,新零售的業態能夠在電商的兩個軟肋上取得突破,同時解決掉傳統零售的兩個死穴,新零售的效率就應該成倍高于傳統零售,也優于電子商務。
人效必須高于傳統零售,但是可以低于電子商務;獲客成本要遠遠低于電子商務,物流成本要遠遠低于電子商務,而坪效又成倍優于傳統零售。當這個效率達到,新零售效率就起來了。
當然不是所有傳統零售都能夠轉化為新零售,有些傳統零售就應該被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取代。